金牌很美,銀牌銅牌一樣美,所以來分享獎牌製造影片。日前看了SD一篇日本獎牌設計說明(放在文末),後來我看東京奧運YouTube 官方頻道,發現他們兩年前就釋出獎牌的製作影片,因為好奇製造來源,所以再去考古。影片很好看,希望大家看看後,再來看這篇文也可以。
東京奧運、殘障奧運預計需要5000個獎牌,金、銀、銅等金屬原料需求量高,因此環境省發起「從都市礦山開始做吧!大家的獎牌Project」(都市鉱山からつくる!みんなのメダルプロジェクト),計畫回收現代都市中產生的電子廢料,如手機、電腦、遊戲機、小型家電等。
自2017年4月到2019年3月,長達兩年的全國性回收計畫,希望能從電子廢料提煉出可循環利用的貴金屬,百分百使用在獎牌製作。人民使用完畢的資源,可轉換為價值再生的循環經濟體系,降低環境傷害,廣義層面來說,這也是第一次由日本全國人民一起參與製作的獎牌。
全日本高達九成的都市鄉鎮參與回收計畫,最後回收量統計約78,985噸,電信業者回收廢棄手機約621萬台,最後確保可用金屬量為「金:約32kg、銀:約3,500kg、銅:約2,200kg」。
獎牌製作委由過去也製造過日本大型賽事獎牌的獨立行政法人造幣局(隸屬於日本財務省,關於造幣局可上wiki查)。所有參與製造獎牌的團隊總共二十人,打造奧運獎牌的工時纖細漫長,一日八小時、四人一組團隊作業,大概只能有15-20個產量,畢竟,事關國家與個人榮譽的每面獎牌,都必須維持一樣的鑄造品質,尺寸、重量、紋路,都不能有任何瑕疵。
製作團隊專業技師說:「製作第1枚和第5000枚獎牌,壓製後光澤度是不同的,為了使它們具有相同的光澤度,特別使用噴製玻璃珠的機器噴砂讓獎牌表面光澤度呈現穩定,而機器的精細微調全靠我們多年培養的技術與直覺,才能做出自己都能接受的成果。」
他們想像,未來看電視時,當選手戴上獎牌,聽著國歌時,他們可以說「啊這面可能是我做出來的呢」。對鑄造團隊而言,獎牌將前往各個國家,也代表了日本鑄造技術將背負的使命,已經他們能參與歷史的榮譽感。
因為武漢肺炎,這些獎牌沈睡了一年。影片中包含設計圖、獎牌鑄造、錦帶製造、木盒製造等,每一個過程,都代表了一雙職人的手。
獎牌設計說明請看此:
2020 東京奧運金牌正式揭曉!100%回收電子廢料製作,如同將石頭打磨出溫暖閃耀的光芒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4414?utm_source=facebook_sd&fbclid=IwAR0pxUQKFVN1CXOCr9eiUqfQmaqt-i5To8AyH6sL7_oLh6xEBkFuHBGOXnk
參考
https://olympics.com/tokyo-2020/ja/games/medals-project/
https://youtu.be/uOo_gFjECIQ